联系我们

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 

联系人:周老师

Q Q: 461241316

电话: 13635997062 【微信同号】

电话: 13870014828 【微信同号】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

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320国道东川占家
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

周爱东:开启无声的心灵世界 ———语训老师周爱东和4个聋哑学生的故事


20191227_090851_020.jpg

这些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冷清和孤独,他们由于先天性遗传或后天的病痛,失去了听力和说话能力,成了聋哑儿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,没有声音的世界让孩子们及其父母悲痛欲绝。


只为聋儿叫声妈,她把自己“逼”成语训老师


鹰潭市闻鸣语训班的周爱东开始并不是语训老师,把她“逼”成语训老师的,是她的儿子黄鸣。

1996年,黄鸣出生8个月后,由于药物致聋,全家陷入迷茫之中。看着邻家孩子欢歌笑语,作为母亲,她的心愿是儿子叫一声“妈”,在黄鸣不到一岁时,有人告诉周爱东:有一位老师,他们的女儿云云也和黄鸣一样,经过父母的悉心教导,现在会说话,还能上学,你们可上门请教。当晚,周爱东夫妇便登门拜访了这位老师,云云用非常清晰的声音叫了“叔叔、阿姨好!”周爱东当时泪如雨下,她坚信黄鸣会和云云一样,能开口叫“妈”。


这次会面让周爱东夫妇看到了希望,他们回家写了一幅对联:繁浊世中求乐土,誓让鸣儿可争鸣。周爱东家住鹰潭四中,黄鸣2周岁到语训班,她每天骑车接送黄鸣,一路上大声喊“黄鸣”,每次两个多小时,尽管黄鸣丝毫没有反应,但她从不放弃。在生活中,周爱东抓住每一个机会,看见什么说什么,让儿子体味世间一切事物的美。同时,她还买来各种书籍,学以致用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99年的一天,周爱东像往常一样再次大声呼唤“黄鸣”,出人意料,黄鸣竟轻轻地“哎“了一声,周爱东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她又指着窗外的小鸟说:“小鸟飞”,黄鸣也跟着说“飞”。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,周爱东夫妇激动得相拥而泣。他们看到了曙光。从此,他们加大训练力度。3岁后的黄鸣,语言能力突破很快;5岁上了幼儿园、学前班;7岁顺利上了小学一年级,现在读三年级。江西省残联的黄文新说:他看望过许多康复的聋哑儿,黄鸣的康复很理想,这是与父母的爱心分不开的。

20191227_090851_022.jpg


只有四名学生的老师


聋哑小孩正常上学了,消息不径而走。月湖区黄家村10岁聋女黄青、余江县邓埠镇9岁聋童陈坚、余江县洪湖乡7岁的刘煌和他们的父母三番五次来到四中找周爱东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:希望周爱东教教他们的孩子。尽管有过康复聋儿的实践经验,尽管此前也接受过专门培训,但要她办语训班,说真的,周爱东心中直打鼓,她怕教不好,贻误孩子一生,对不起家长;她更怕分散了精力,影响教育自己的儿子。好友也劝她不要给自己添麻烦。然而,面对聋哑孩子茫然的眼神,周爱东还是心怀忐忑地答应了下来。2003年元月,闻鸣语训班在新区一间平房里开学了,尽管只有4名学生。


语训班的学生刚来时,听力弱,且长期不说话,开发语言能力很艰难。周爱东采取了“口对口”的教学方式,让孩子们把手指放在她的唇上,让他们感觉到喉咙的颤动、嘴唇的运动、呼出气流的长短。她用尽心思探索语训教学办法,比如:发“g”音时,看不到口型和舌位。周爱东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,把白糖放在孩子们硬颚上,舌头顶上去,碰到甜味,呼出气流发出“g”音。


训练听力,就是激活听神经,培养听意识。为此,周爱东经过苦思冥想,制定出严密的语训教学计划。周爱东从不把这些孩子看作聋哑儿,孩子们进了语训班,便不允许打手势。天气不好时,她在室内弹琴训练孩子听节奏拍手;天晴时她和孩子到马路边听声音辨别车子行驶的方向。在生活中,周爱东总是看到什么教什么,把枯燥无味的知识,生动逼真、循序渐进地为他们作解释,让他们在具体感知中学知识,学说话,做到语音和语意的有机统一。


正常的孩子学说话是靠不断的重复和模仿,脑子里联想说话的内容,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,但耳聋的孩子却无法自然地交流思想。周爱东意识到这一点,用各种方法来弥补他们的缺陷。她身上总是带着笔和纸,像玩游戏一样上课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在户外学习,那些嗡嗡作响、低声鸣叫、婉转歌唱或开花吐香的万物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,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。

20191227_090851_021.jpg


是一位良师,更是一位慈母


爱是生活的火花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周爱东是一位良师,更是一位慈母。闻鸣语训班现在有7个聋哑孩子,在这里,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。


语训班是个“全托”班,这里没有节假日,周爱东与孩子们学在一起,住在一起,对他们比自己的儿子还亲。黄鸣吃“醋”地说:“有次,我与陈坚打架,妈妈竟然护着陈坚。”每次吃饭,周爱东都要先给孩子们盛上饭,夹好菜,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完。每天晚上,周爱东都要看着孩子们睡香了,才能结束一天的劳累;而每天天不亮,她就要起床,为孩子们准备早餐。


贪玩是孩子的天性,周爱东为此操了不少心。有一天中午,黄青等三个孩子没跟任何人打招呼,悄悄地溜出去玩,周爱东叫上他的丈夫等人,找遍了所有以前上课去过的地方,3个孩子仍不见踪迹,她急得哭了,直到6点多钟,孩子们才回来。这一晚,周爱东搂着3个孩子不敢松手,她说孩子已经很不幸,再也不能发生什么意外了。


语训班的孩子们全来自农村,有的父母也是残疾。由于家庭贫困,孩子们在进入闻鸣语训班时,连助听器都买不起,周爱东为此四处奔走,帮助聋哑儿申请到残联发放的助听器,并帮助聋哑儿申请扶贫助学款、“春蕾女童”助学金及免交学校转学费等。


聋哑儿说话了,高兴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父母


“科学训听,尽闻万壑之声;慈爱润声,畅鸣心底和曲。”这是闻鸣语训班门前贴的对联,也是周爱东对孩子们大的期望。如今,两年过去了,让周爱东感到欣慰的是,这些孩子大都说了话。黄青刚来时仅会发基本的“a”音,不能理解认识语音,而今,她已经能够讲故事了。陈坚已经回家上小学了;刘煌在市六小上了一年级了;江思有了听力意识,会说“我要吃饭”之类短句;江文能写日记,读背日记,说简单的语句……

高兴的是孩子们,他们每次回家,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说给父母听,那惊喜若狂的感觉常人难以想象。比孩子们更高兴的是他们的父母。江思的爸爸高兴地说:“周老师教得好,又关心孩子,以前我的孩子什么都不会,现在会用称呼和日常用语。”吴航的父亲听到孩子平生一次喊出“爸爸”时,高兴地热泪盈眶,说:“我从没有想到孩子还能说话,能听到声音,周老师,我不知该怎么感谢你!”江文的爸爸是个不善言谈的人,他见到周老师说:“孩子的语言发展得这样好,我真是心满意足了。”听到家长们发自肺腑的心声,周爱东心里说不出的高兴。(本文聋哑儿全采用化名)


后记


周爱东的心愿:“对于很多教师来说,大的成就莫过于‘桃李满天下’,我不祈求学生能给我带来多大的荣誉,让一个本来什么也不会的聋哑儿童能够开口说话,走进学堂,就是我大的心愿。”



友情连接:聋康网 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 中国残联 中国聋儿康复中心

优酷链接:小朋友读书

版权所有 © 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 联系人:周老师  QQ:461241316  电话: 13635997062 / 13870014828 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  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  技术支持:logo h.png

赣ICP备1400738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