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
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 

联系人:周老师

Q Q: 461241316

电话: 13635997062 【微信同号】

电话: 13870014828 【微信同号】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

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320国道东川占家
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

感动江西的优异母亲(组图)


世上有一种爱,伟大而平凡。这种爱,总是无私地付出,不求回报;这种爱,如甘甜的清泉,纯真而唯美。这种爱就是母爱。


  5月8日是母亲节。在省妇联和妇女之声报社联合开展的“感动江西优异母亲”评选活动中,我们看到了许多母亲含辛茹苦地培育着自己的子女,甚至任劳任怨地教育着别人的孩子。她们的故事让人感动,她们的母爱更让人钦佩。今天,就让我们来认识两位令人尊敬的母亲。

1115590674_yRaG.y.jpg

1115590674_zRaG.y.jpg


  5月8日是母亲节,在这快乐的日子里,孩子们纷纷购买鲜花、蛋糕献给自己亲爱的妈妈。海波摄


 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,大的成就是桃李满天下,但对周爱东来说,让一个本来什么也不会的聋哑儿童开口说话,走进学堂,这就是她大的心愿——


  母爱:献给无声世界


  鹰潭市闻鸣语训班的周爱东并不是语训老师,把她“逼”成语训老师的,是她的儿子黄鸣。


  1996年,黄鸣出生8个月后,由于药物使用不当致聋。听着邻家孩子的欢声笑语,作为母亲,她大的期盼是儿子叫她一声“妈”。黄鸣两周岁上语训班,周爱东每天骑车接送,一路上大声喊“黄鸣”,每次两个多小时,尽管儿子没有丝毫反应,但她从不放弃。她还买来各种书籍,学以致用。
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99年的一天,周爱东像往常一样再次大声呼唤“黄鸣”,出人意料,他竟轻轻地“哎”了一声。周爱东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便指着窗外的小鸟说:“小鸟飞”,黄鸣也跟着说“飞”。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,周爱东夫妇激动得相拥而泣。从此,他们加大训练力度。3岁后的黄鸣,语言能力突破很快;5岁上了幼儿园、学前班;7岁顺利上了小学一年级,现在读三年级。


  聋哑小孩正常上学的消息不胫而走。几位家长三番五次来找周爱东,希望她教教他们的聋哑孩子。就这样,2003年1月,闻鸣语训班在一间平房里开学了,学生只有4人。为了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,周爱东采取“口对口”的教学方式,让孩子们把手指放在她的唇上,感觉喉咙的颤动、嘴唇的运动、呼出气流的长短。在生活中,周爱东总是把枯燥无味的知识,生动逼真、循序渐进地为他们作解释,让他们在具体感知中学知识,做到语音和语意的有机统一。


  现在,闻鸣语训班已经有了7个聋哑孩子。他们全来自农村,家庭贫困。为此,周爱东四处奔走,帮助他们申请到残联发放的助听器,申请扶贫助学款、“春蕾女童”助学金及免交学校转学费等。


  两年过去了,看着这些孩子慢慢张口说话、讲故事、读背日记,周爱东比谁都高兴。(本文聋哑儿均系化名)(程颖 严米金本报记者黄继妍)


  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,李建香在丈夫摔伤致残的情况下,用瘦弱的肩膀,不仅独自支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,而且先后被评为“优异生产能手”、“劳动模范”,人称——


  正视困难的妈妈


  李建香是新干县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。每天上午,她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户去收集垃圾。看到老人小孩倒垃圾,她总是上前接过来倒;有的双职工上班不在家,她就主动帮忙倒垃圾。久而久之,当地居民都把她当亲人一样看待。她几乎天天提前上班,下班后还要到主要街道上检查清扫情况,发现没扫干净的,就加班清扫,无论刮风下雨、严寒酷暑从不间断。就这样,李建香被评为了“全省优异生产能手”、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。


  只有小学文化的李建香,从小吃尽了缺少文化的苦头。她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:“孩子,不管家里多苦多难,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,只有学好了知识,将来才会有出息。”自打孩子们开始上学后,李建香每天都陪着他们复习完功课后才去睡觉。日复一日,天天如此。


  生活中的许多事总是不尽如人意。1998年,她的丈夫刘林如傍晚上门为一个老客户理发,在回来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撞伤,成了一个残疾人,为了治伤,家里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。面对这沉重的打击,李建香没有畏缩,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勇敢地正视困难。她一边上班,一边照顾丈夫、婆婆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。有一次,丈夫为了喝水从床上摔下来使病情加重,她上班回来得知事情原委后,难过得偷偷地大哭了一场。县环卫所领导了解到她的困难后,帮她申请了一个困难补助名额,可她却坚持拒绝了:“比我困难的人还有很多,还是把指标让给他们吧。”


  面对家里的不幸,两个儿子的思想开始波动。特别是大儿子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,想放弃学业出去打工,挣钱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,可李建香说什么也不同意,鼓励他:“孩子,家里再苦再累,有妈撑着,困难只是暂时的,熬一熬就会过去。可你不去考大学,那是要后悔一辈子的。”在李建香的支持下,大儿子考上了株洲工业大学,被评为湖南省优异特困大学生。二儿子大学毕业后也被派往阿联酋从事码头设计工作。


  如今,李建香的日子依然过得清贫,却也有滋有味,家里总洋溢着和谐的气氛。(新莲 本报记者 黄继妍)(大江网-江西日报) 



友情连接:聋康网 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 中国残联 中国聋儿康复中心

优酷链接:小朋友读书

版权所有 © 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 联系人:周老师  QQ:461241316  电话: 13635997062 / 13870014828 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  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  技术支持:logo h.png

赣ICP备1400738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