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
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 

联系人:周老师

Q Q: 461241316

电话: 13635997062 【微信同号】

电话: 13870014828 【微信同号】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

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320国道东川占家


家长学校
当前位置:首页 - 家长学校

家庭康复中7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及应对方法


随着 “家庭康复”理念的深入,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听障儿童康复中体现得尤为突出。在早期教育中,家长才是主要的教学对象,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,也了解孩子。曲远香老师在文中介绍了家庭康复教育中7种常见的情形,比如欺骗、迁就、溺爱、替代等,这7种情形使我们思考: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有效互动,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合理的,是适合孩子的。



随着听觉口语法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,但是伴随着参与程度的提高,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。经常会有家长说“我家的孩子我管不了”“我家的孩子不愿意表达”……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,我们的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管不了?他为什么不愿意表达呢?通过和很多家长交谈,了解到他们在家庭康复中出现的一些情况,下面举几个例子:



家庭康复教育中常见的七种情形



情形1



宝宝早上说什么都不去康复中心,妈妈说了一遍又一遍“来不及了,要迟到了”,可是宝宝就是满地跑,不穿衣服,不换鞋子。妈妈没办法了,说:“走,妈领你去姥姥家。”孩子高兴地穿上了衣服,换上了鞋子,可是妈妈还是带宝宝来到了康复中心。



情形2



妈妈在教宝宝学“吃饭”一词,宝宝抢过了小碗,用小勺子在里面一通乱搅,然后扔到了一边,又去拿小杯子,妈妈连忙说,那我们学习“喝水”,宝宝没玩两下,小杯子一扔,又去抓别的玩具,一晚上下来,屋子里面一片狼藉。



情形3



妈妈要教宝宝说话,宝宝说什么都不学,满地乱跑,妈妈刚和宝宝坐下,姥姥就过来,宝宝立即跑到姥姥的身后,姥姥赶紧说:“别学了,到姥姥这来,我们去吃饼干。”



情形4



早上来到康复中心,中心的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:“XX,早上好!”孩子闭着小嘴巴,妈妈赶紧看着孩子说:“宝宝,你说老师早上好!”老师又问:“你吃饭了么?”孩子不吱声,妈妈又连忙一晃孩子的手,对着孩子说:“你说,我吃饭了。”



情形5



宝宝和妈妈一起画画,宝宝画得乱乱的,妈妈说:“你怎么乱画,这样不行,来我教你画,一个瓣,两个瓣……五个瓣的这是花,这样就是房子,这样画的是大树,不许画错了,你的太难看了,要画成这样才漂亮。”宝宝拿起画笔,模仿妈妈画大树、画房子、画花。



情形6



宝宝和妈妈一起学习语言,家长摆了好多图片,一遍遍地教孩子:“大树!大树!这是大树!”孩子的眼睛却看着旁边的杯子,妈妈啪得拍了一下桌子,“看这儿,我们今天学的是这个,这是大树。”孩子哇得一声哭了。



情形7



妈妈和宝宝学“飞机”一词,宝宝发成了“杯机”,妈妈说:“你说的不对,再说一遍,怎么老错,还是不对,你怎么这么笨,这么简单的词都说不好。”



以上几种情况我总结了一下,可以归结成简单的几个词:1.欺骗;2.迁就;3.溺爱;4.替代;5.限制;6.呆板;7.打击。



有些家长会说:“这么做怎么了?我们在家经常这么做呀!”其实,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往往集腋成裘,时间一长就出现了管教不了,以及不交往等问题。



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办?



1


做到言行一致。


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,无论做什么事,都要说到做到。今天骗孩子说去姥姥家,孩子来到康复中心了,家长的目的达到了,但是孩子心里会想:原来还可以这样。那么,他以后就会出现欺骗的行为,骗他一次可以,以后再说去姥姥家,孩子还会信么?正确的做法是:跟孩子讲明要求,达成协议。例如:今天你须去康复中心,怎么哭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,如果你表现好,我们会在这个周末去姥姥家。



2


不能一味迁就。


家长不要把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当作尊重孩子的意愿,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有序地完成任务,教导他学会坚持。如果没有严格的教育措施及教育方法,只是一味地听之任之,其后果会非常严重。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,什么事情不能做,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,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答应。



3


隔辈人不要溺爱孩子,做孩子的保护伞。


外国有句谚语:“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。”爱孩子是人之天性,是做长辈的一种责任。这里的关键是对孩子怎么个爱法?是让孩子吃苦经受锻炼呢,还是娇宠惯养?过分的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,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,结果只能局限孩子的发展。在和长辈住在一起的情况下,家长要和长辈做好沟通,在孩子的教养方面达成一致,从而保证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。



4


留给孩子足够反应的空间。


交往是互动的,当孩子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时候,家长可以作为参与者来提示和帮助,家长还可以自己和老师打招呼,说早上好。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,原来当别人跟自己问好的时候也要和人家问好。家长切不可以替代孩子回答,使孩子失去了交往的机会,更不要把“你说”当成口头禅,这样“你说”出来的孩子只能是复读机。



5


创造条件,鼓励宝宝去探索。


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,我们不要限制住他们,不要处处只想到他“不能做什么”,而要多想想他“能干什么”。当孩子乱画的时候,我们可以引导他先说一下画的是什么,为什么要画成这样。教孩子画画的时候,需要教的是线条怎么画,只要让他们知道花有很多种,房子有很多样,就可以了。接下来,家长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:创造条件,鼓励孩子去探索。



6


教育孩子要灵活变通。


同一件事情,我们常常能找到很多别的方式来变通处理,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坚持到底。换一种方式,孩子一直对抗的行为可能就会被消除,甚至还可能非常痴迷地爱上这种方式。于是,父母和孩子之间无需“战争”就可以和平过渡了。情形六中孩子去看杯子的时候,家长可以和孩子把杯子拿过来,一起玩“变变变”的游戏,用一张绿色的纸贴到杯子的上半部分,杯子就变成了大树。



7


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。


“你怎么这么笨,这么简单的词都说不好!”家长气极的时候,这样的话容易脱口而出,而且口不择言,有时故意说恶毒的话来解气。也许孩子还没有人格意识,但是他会为这样的话感到屈辱,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刺伤了,从而抵触表达、不愿意说话了,这样的伤痕也许一留就是一辈子。正确的方法是:家长要考虑孩子发音不对的原因,及时给予纠正。把“飞机”说成“杯机”是把f音发成了b音,唇齿音变成了双唇音,那么找对发音部位就能说出正确的音了。



总的来说,作为听障儿童家长要付出很多的精力,需要细心、虚心、精心和耐心。细心地观察孩子,观察孩子听力是否有波动、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、孩子的身体、孩子的喜好等等;虚心向人员学习,多问、多想,提高自己的水平;精心准备孩子的教学,想好教学对策,要知道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,用什么方法好;耐心应对孩子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,持之以恒。总之,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,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快乐地成长!



友情连接:聋康网 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 中国残联 中国聋儿康复中心

优酷链接:小朋友读书

版权所有 © 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  联系人:周老师  QQ:461241316  电话: 13635997062 / 13870014828 
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  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  技术支持:logo h.png

赣ICP备1400738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