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
联系人:周老师
Q Q: 461241316
电话: 13635997062 【微信同号】
电话: 13870014828 【微信同号】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
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320国道东川占家
爱心无止限,志愿到永远
我是一个平凡的人,是江西省鹰潭市第二中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,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唱一首歌,一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歌——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。一直以来雷锋精神在影响着我、激励着我。感恩父母,是他们无私的爱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中勇敢前行,无所畏惧。也懂得了奉献的内涵与博大,奉献自己的爱,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,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诚的心愿和目标。参加志愿活动几年来,体会到了什么是志愿付出,快乐奉献,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。
一、坚定信心、助残扶残
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,让我走进了一个无声的世界,接触到了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(原名:闻鸣聋儿语训中心)的一群聋哑孩子们,也萌生了为孩子们服务的心愿,本能的母爱让我对这群孩子们多了一份关注和热爱。每年的助残日、爱耳日经常会来到孩子们中间,陪孩子们嬉戏,玩耍,教他们唱歌、跳舞,并自己出资购买图书和玩具送给听障的孩子们,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,拓展他们的知识面,提高孩子们的交际能力。2015年2016年在助残日及爱心助飞梦想的公益活动中,酷爱文艺的我为孩子们编排的诗朗诵及舞蹈《爱的人间》,表达了残障孩子们积极向上,健康快乐的风貌,感受人间真爱,心中永驻阳光的情怀,感染了在坐的很多观众,都热情洋溢地为孩子们点赞。
冉怡锋,一个来自贵州土家族大山里的孩子,从小听力严重丧失,听力为残疾。2013年5月慕名来到了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,孩子很乖巧懂事,学习努力上进。孩子的学校鹰潭市第六小学离我家很近,也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孩子成长。两年来,配合语训中学的老师对他进行语言训练,同时经常与孩子交流,培养他乐观的精神,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交流,孩子变得更加地开朗。孩子家里还有一弟一妹,爷爷奶奶常年卧病在床,全家的经济来源仅仅靠父亲在上海打工来维持,生活十分困难,更让人揪心的是,其父亲近期犯腰椎盘突出,干不了重活,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我为这个贫困家庭捐款捐物,奉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。
彭怡静,2007年进入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,是一个漂亮而有灵性的女孩。孩子刚入学时拘谨内向,2009年从语训中心毕业进入六小,几年来我也一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在读书期间,经常和班主任沟通协作,培养孩子乐观向上,让孩子自信而勇敢的面对生活。
二、团结合力、助贫扶贫
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志愿者服务是一项庞伟和持久的工程,没有爱心和持久的恒心和单凭个人力量是不能完成的。作为鹰潭市第二中学民盟支部主委,本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宗旨,带领二中支部盟员们立足社会、服务社会、热心公益、扶贫济贫、服务群众。2015年5月响应市民盟的号召,在鹰潭贵溪市天禄镇流桥村调研考察,有这么一户人家,房屋是用不平整的红石块垒起来的,地面凹凸不平,四面透风。硕大的旧簸箕和破烂的塑料替代了玻璃,家中一贫如洗,没有任何的家具和家电,连床都不是一张完整的床,这就是小女孩江亚琦的家,还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,儿子儿媳因病去世,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。老人为了生计,83岁还在从事村里的保洁工作,饱经风霜的脸上由于风吹日晒更添了几分沧桑。济贫扶贫,团结合力,我和我学校13位盟员教师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,积极参与市民盟抱团捐赠活动,慷慨解囊、捐款捐物,捧出一片爱心,点燃一盏希望,用行动驱走贫困,共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
三、三尺讲台、真诚奉献
对学生严而有度,用爱与学生交流,用真诚与学生相处,是我几十年教学养成的习惯。我经常对学生们说:“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,下课后是朋友,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欢迎大家随时来咨询。”因此,经常有学生请教学习上的问题,我总是耐心地一一讲解。我长期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,辅导学生更是习以为常,而且从不计报酬。刚刚结束的初三毕业班有两位同学因为从外地转过来,成绩一时跟不上,父母亲特别的着急,我就利用周末为她们授课,成绩一次次在进步。同时充分发挥民盟二中支部人才和智力的优势,定期开展盟员送教下乡,三尺讲台,一颗爱心;放飞希望,乐此不疲。
志愿事业是一场接力赛,此时我是接棒人,我能做的也须做的就是努力奔跑。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,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,但我们可以用自己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。我坚信爱心永远不会消失。同时也会带动更多的志愿者传递爱心,关爱社会。我坚信爱心无止限,志愿到永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