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
联系人:周老师
Q Q: 461241316
电话: 13635997062 【微信同号】
电话: 13870014828 【微信同号】
邮箱:ytwenming@163.com
地址:鹰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(坐16路公交车到“听力康复中心”站下)320国道东川占家
“特教妈妈”周爱东:让听障孩子告别无声世界
她是一位普通下岗工人;她的孩子是位聋儿,为了帮助她的孩子和别的听障孩子走出无声世界,她创办了“鹰潭闻鸣聋儿语训中心”,将母爱献给了130名听障孩子,她就是“特教妈妈”周爱东。
爱是生活的火花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周爱东是一位良师,更是一位慈母。闻鸣语训班的孩子们在这里,组成了一个大家庭。语训班是个“全托”班,这里没有节假日,周爱东与孩子们学在一起,住在一起,对他们比自己的儿子还亲。每次吃饭,周爱东都要先给孩子们盛上饭,夹好菜,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完。每天晚上,周爱东都要看着孩子们睡香了,才能结束一天的劳累;而每天天不亮,她就要起床,为孩子们准备早餐。
这里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周妈妈。记者在语训班里看到一名孩子很开心地朝我们笑着。你叫她什么啊,记者指着周爱东问他。“周妈妈呀!”你喜欢周妈妈吗?“喜欢,对我可好了。”虽然他的话说出来还比较生硬,但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周爱东的感情很深。
在教学中,为了让聋哑儿童尽快掌握准确的字母发音,她拉着这些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声带处和唇边,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,让孩子们体会发音。语训班的孩子们全来自农村,有的父母也是残疾。由于家庭贫困,孩子们在进入闻鸣语训班时,连助听器都买不起,周爱东为此四处奔走,帮助聋哑儿申请到残联发放的助听器。
在语训班,周爱东印象深的就是,这些孩子们开口喊出的一声“妈”。因此,对周爱东来说,这些儿童都是她的孩子,她是他们共同的“妈妈”。
在教学中,周爱东收获着很多的感动。周爱东告诉我们:“有时下了课在边上休息的时候,我开玩笑和孩子们说好累,稍微大点的孩子就会过来帮我揉揉捏捏。其他小孩看到了也都跑过来问我怎么了。这个时候心里觉得暖暖的。”有时候,周爱东真的生病了没来上课,孩子们都会不断地问其他老师,周妈妈今天怎么还没来啊,很想她了。虽然只是朴实、简单的几句话,却能透出周爱东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。
谈到教育听障孩子的感触,周爱东说:“听见这些听障孩子开口说话,并且叫我一声‘妈妈’,我开心了。我会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教育这些孩子,让他们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”
母亲节,孩子们给周妈妈怎么过的节日呢?周老师幸福地告诉我们,“孩子们一大早把我拉过来,抱着我说母亲节快乐。当时真的很感动。”“平时,我们也会教孩子们如何回家帮妈妈做事情,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。”
“我每天都很开心,能够跟这些孩子一起成长,是我目前开心和快乐的事情。”周老师脸上漾起了幸福的笑容。
“代理妈妈”叶冬梅:情系留守孩童
“不要叫我小杨夏,可以叫我小小。”9岁的杨夏俏皮地告诉记者她的小名叫做小小。虽然一次与记者交流,杨夏却显得十分活泼开朗,可是在一年前,她还习惯用戒备之心保护自己,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。杨夏的转变来自于她口中的好大妈——心地善良、热心公益的“代理妈妈”叶冬梅。
去年下半年,月湖区东湖街道三角线社区积极开展“代理妈妈”活动,旨在号召爱心女士关爱留守儿童,用真心真情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温暖。社区主任告诉记者,叶冬梅是三角线社区一位主动要求上岗的“代理妈妈”,她照顾的就是父母不在身边、跟外婆生活的杨夏。
“我就是想给杨夏带来更多的爱,让她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叶冬梅说。杨夏性格内向,叶冬梅一次和她见面时,她躲在角落里,没和叶冬梅说一句话。叶冬梅说,那时看到杨夏幼小的眼神里透着忧郁,心里很不是滋味,只想着怎么才能让孩子能有更多的笑容。
在平时杨夏的生活学习中,叶冬梅都给杨夏尽可能多的照顾,她经常给杨夏买一些零食及学习用具,也经常接杨夏到自己家来玩。叶冬梅付出的爱终于融化了杨夏戒备的心灵,她对叶冬梅也越来越亲近,很乐意和叶冬梅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学习。久而久之,杨夏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。
不仅是杨夏,叶冬梅尽可能地帮助着更多的留守孩子。“我家多的时候能有7个小孩子,可热闹了!”除了杨夏之外,叶冬梅还尽可能地照顾着邻居的小孩们。“谁家没个事呀,小孩一个人在家总是会让人担心的,我只是尽可能帮帮忙而已。”叶冬梅说。
叶冬梅不图回报,她大的希望是孩子们能健康快乐。有个邻居小孩,因为爸妈上班都忙,叶冬梅就告诉她:“只要你爸妈有事,没空回来弄饭给你吃,你就到我家来吃。”,小孩子的爸妈知道这件事后,想要给些钱向叶冬梅表示感谢,被叶冬梅拒绝了。
邻里间都知道叶冬梅的热心,对她也多一份信任。邻居的孩子放学了,家长还没回家,孩子就会到叶冬梅家去玩。有些邻居更是把自家钥匙留在了叶冬梅那里。“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好,多孤独呀。”叶冬梅说。就是这份对孩子们真诚的爱,让叶冬梅成了一个个邻居孩子们的临时好妈妈。这种简单而平凡的母爱或许不够轰轰烈烈,但足够真诚,足够温暖人心。
“护工妈妈”孔春莲:把爱心撒向福利院的孩子们
今年59岁的孔春莲,是2011年初被市社会福利院聘到院里做护工的,至今已有快一年半的时间了。在院里,她的工作就是照顾6个幼儿的日常生活。原本对于孔春莲这个年纪的人来说,都早已经是祖辈级的人了,但因为在福利院工作的缘故,她是福利院里6名幼儿的“高龄护工妈妈”,她把一腔爱心撒向了福利院的孩子们。
5月12日,记者来到福利院采访时,孔春莲正给围在她身边的6名孩子喂食,你一口、他一口,孩子们吃得很开心,她喂得也很高兴。孔春莲给记者的一感觉是亲切,因为她脸上的笑容让人感觉很温馨,虽然有些发福的身体使个子不太高的她看上去有点臃肿,但行动却依然很灵活。当她看到一个想爬出防护栏玩耍的孩子时,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,冲上前去把孩子抱了下来。
孔春莲说,她的6名孩子分别叫府明辉、府恩惠、府晴川、府文轩、府江珊和府佩华,其中大的府佩华今年已经3岁了,而小的府晴川今年只有1岁多。孔春莲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从早上6点30分叫孩子们起床、洗漱、穿衣吃饭,到给孩子们换衣服、洗澡、陪孩子们看电视,晚上又哄他们睡觉为止,她已经连续500多天重复着做这些事了。因为孩子还太小,而且有几个孩子还有残疾,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人的照顾,孔春莲也基本上是一天24小时都在院里照看着。孔春莲说,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,晚上常尿床,她经常要半夜起来三四次去叫醒孩子小便,以保持孩子的身体和床铺的清洁。
一名叫府文轩的孩子,今年1岁半,由于先天性双耳闭塞,听力很差,喊他的时候往往要很大的声音他才会有反应。府文轩虽然听力很弱,但他却很喜欢看动画片,经常学着电视机里的卡通人物做些很滑稽的动作,其他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被他的动作吸引,一起跟着上去手舞足蹈,玩得不亦乐乎。每次一遇到这种情况,孔春莲都会很配合地端着饭到他们跟前,你一勺、他一勺地哄着孩子们吃。
孔春莲告诉记者,她起初接受这份工作只是因为时间比较空闲,刚开始的时候,她也曾被这几名小孩磨得哭笑不得,每天光是给孩子吃饭、穿衣都要花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这对年近6旬的她来说着实很有压力。但后来,随着跟孩子之间相处的时间久了,彼此的感情深了,她照顾起这些孩子来不再像开始时那么被动、费时、费力了。孔春莲对记者说:“有句老话,叫带人带亲。”她跟这些孩子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,已经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,虽然这些孩子还不太会说话,还不会喊妈妈,但只要有孩子一张嘴比划几下,孔春莲就知道这些孩子大概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,而孔春莲只要用手指一指,孩子们也能猜出她想叫他们干什么。在这些孩子心中,孔春莲是他们亲的亲人,就是他们的妈妈。